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TheRepublicofIndonesia),地处亚洲的东南部,位于东经95°至141°,北纬6°到南纬11°之间。印度尼西亚的国土横跨地球赤道两侧,南北两端的距离将近2000公里,东西延伸比较长,大约有5100公里。
印度尼西亚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爪哇岛曾发现了“直立爪哇人”,距今有50万—60万年。此外,还发现了“猿人”、“古人”、“新人”(智人)的原始人类三阶段的原始人类的化石和其他遗物。
1945年8月17日上午10点,苏加诺在其住宅前举行独立仪式,宣读了独立宣言,向全国和全世界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印度尼西亚文化是一种以信仰神道为基础的、融合了万物有灵以及多元宗教信仰的文化体系。换句话说,从印度尼西亚文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其不仅具有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而且还先后受到了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据资料显示,印度文化是最早的外来文化。公元1世纪前后至公元7世纪,被称为“印度化”时期,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产生于公元4—5世纪时期的印度尼西亚最古老的古戴王国、多罗磨王国和诃陵王国信仰婆罗门教,其后来留下的碑文据考证都是梵文,文字采用的是南印度的钵罗婆字母,而石碑上刻有标志笈多王朝时期流行的印度教神像。7世纪在苏门答腊巨港建立的室利佛逝王国,不仅是东南亚国际贸易中心,也是受到印度佛教的影响而兴起的东南亚重要的佛教中心。
哇扬皮影偶戏
这种古典偶戏以精工制作的木偶和复杂的音乐风格而闻名,是起源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古老的故事讲述形式。在十个世纪之中,这种艺术在爪哇和巴厘岛宫廷以及农村非常盛行。今天,印度尼西亚皮影不仅在爪哇、巴厘岛流传,在周围的一些岛屿,诸如龙目、马都拉、苏门答腊和南婆罗洲等岛屿,也同样受到人们喜爱。这些地方的表演风格和音乐伴奏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地域特色。皮影偶戏的演出非常漂亮,应归功于人偶。尽管这种精心手工制作的人偶尺寸、形状和风格变化不一,但是总体上来说有两种基本类型:三维的木质人偶和平面皮影人偶。平面皮影人偶表演借助于后面的光线投影在屏幕上进行。
不同的民族、国家风情各有特色。学习了解印度尼西亚的更多风俗习惯或礼仪习惯有助于我们进行更好的交流。此外,我们应该学习更多的其他各国的风俗习惯,这对于我们以后出国旅游或外国友人来访接待时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