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分享||《没有任何借口》心得体会
最近,我通读了《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受益匪浅,现和大家分享如下。
首先,《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美国西点军校的行为准则,和咱们河外的“西点”模式相近,本书归纳了关于“借口”的表现形式:不负责任、拖延逃避、思维惯性以及消极心态等,分析了“借口”的实质,阐明了执行、服从、纪律、责任、忠诚、敬业等高尚品质的意义和深层内涵。
罗翔曾经说过:“人最大的痛苦,在于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之间的鸿沟”。
“没有任何借口”短短的六个字足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这本书或许是众多“心灵鸡汤”中的一本,这可能是我们“00后”这一代对于这类书籍的非理性、非客观的偏见。首先,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思想,但我们仍应将“完美”作为目标,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对待人和事物,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鸡汤”本意应为有营养内容的书籍和思想,我认为不应将其看作“唠叨的说教”,而应该带着一颗不偏不倚的心去阅读和思考。
对于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在读了《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以及其他书籍的一些读后感,不如说是对我自身三观和理念以及思想上的“革命”和“升华”。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其他个体特征都和个人生长环境和经历有着密切联系。《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中提到:“寻找借口的人都是因循守旧的人,他们缺少一种创新精神和自动自发工作的能力,因此,期许他们在工作中做出创造性的成绩是徒劳的,借口会让他们躺在以前的经验、规则和思维惯性上舒服地睡大觉。”
如何突破自我设限和思维固化?我认为很简单的办法,只需在一个安静的环境有可以“静”下来的心,对于同一个问题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一定是这样”,带着批判性思维,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例如,对于其积极的一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于其消极的一面,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最重要的前提是,能有一颗可以静下来的心,虽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容易陷入到娱乐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我们的心会浮躁,我们的耐心会被极大地削弱,然而,“安静”却是我们思考和自省的前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相信能够践行这句名言的人大多是理性和明智的人。
其次,我认为这本书还有另一个好的地方在于其不仅有理论上的分析,还有一些实际且具体的方法,比如,对付惰性的方法等。
最后,感谢将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刘坤老师,感谢以这种方式给予我在思想和精神上富足的帮助,其价值是物质所不能衡量的,再次感谢!